产品别名 |
仿古砖雕 |
面向地区 |
砖雕,是指在青砖上雕出山水、花卉、人物等图案,是古建筑雕刻中很重要的一种艺术形式,制作工艺与核心点是在于用金砖等级的成品青砖进行表面深度雕刻,这是我国几来传统意义上真正的砖雕,传统砖雕细腻、气韵生动、极富书卷气等特点。
制砖:中国砖雕常使用烧制的青砖,均采用颗粒极为细腻的黏土或者河底沉淀的污泥为原料,有时还应用特殊的烧制工艺,务求成品质地匀净、软硬适中、不含气孔。例如徽州砖雕用砖只采取新安江北岸的黏土。制成砖块还经过打磨才可以使用。
打样:把设计稿拓印在涂抹过石灰水的砖面上,或者在砖块上直接画稿,调整基本布局及比例。
打坯:用凿子或刻刀粗略勾勒画面的轮廓,分出基本层次。
出细:运用多种工具,铲、刻、挑等计划相结合,刻画细节。
砖雕通常保留砖的本色,不另行染色,但也有少量砖雕彩绘处理。因此雕花匠需要刻出多个层面,利用光照产生的阴影加强艺术效果。明清是砖雕发展的高峰,匠师可以在厚度不及寸的方砖上可以透雕9个层面。而青砖以外的砖材由于材质关系,所雕出的层面不及青砖多。
砖雕大多作为建筑构件或大门、照壁、墙面的装饰。由于青砖在选料、成型、烧成等工序上,质量要求较严,所以坚实而细腻,适宜雕刻。在艺术上,砖雕远近均可观赏,具有完整的效果。在题材上,砖雕以龙凤呈祥、和合二仙、刘海戏金蟾、三阳开泰、郭子仪作寿、麒麟送子、狮子滚绣球、松柏、兰花、竹、山茶、菊花、荷花、鲤鱼、福禄寿禧文字等寓意吉祥和人们所喜闻乐见的内容为主。
例如,南京明孝陵宫城东西两侧的砖雕八字墙上雕刻大卷草折枝花等浮雕图案,安徽凤阳明代中都城址内须弥座上的折枝花和梅花鹿、云彩、龙等砖雕图案;同时,安徽、江苏等地的民间砖雕也有了发展。建于同治年间(1862~1874)太平天国将领李世贤的浙江金华府第,其前庭照壁的砖上雕刻龙、凤、仙鹤等图案,风格刚劲粗壮。
中期:建于大安二年(1210)的山西侯马董玘坚墓室,在不足4.7m2的面积上,砖雕布满全室,雕刻有模仿木结构的斗拱、拱眼、藻井、大门、隔扇等,以及屏风、几凳、花卉、鸟禽、人物、演戏场面等图案,其中站立在戏台口的生、旦、净、末、丑等演员运用圆雕技法,形象栩栩如生,是金代砖雕的代表作品。元代,墓室砖雕逐渐衰落。至明代,砖雕由墓室砖雕发展为建筑装饰砖雕。